疫情後中國經濟無好過!在消費降級及內捲雙煞下,2024年,據餐飲專業媒體「紅餐網」最新統計,全年倒閉的餐廳數量突破300萬家,創下歷史新高。這波倒閉潮橫掃各類餐飲業態,從米其林星級餐廳到街邊小店,從國際連鎖品牌到本土網紅店,無一倖免。
僧少粥多
值得關注的是,儘管關店潮洶湧,餐飲市場卻呈現出一種特殊的「新陳代謝」現象。統計顯示,截至2024年底,全國餐飲企業總數達到1682.2萬家,較上年度淨增125萬家。這種此消彼長的現象,反映出市場的劇烈動盪與重組。
中國大陸的餐飲密度已居全球之冠,平均每千人就有7家餐飲店。這個驚人的數字背後,折射出供給嚴重過剩的市場現狀。在這一年中,許多知名餐飲品牌都難逃厄運,包括北京某享譽盛名的米其林意式餐廳、深圳一家備受追捧的牛排館,以及台灣知名連鎖品牌鼎泰豐和「正豪大大雞排」等。
2025年會點?
這波衝擊的根源,與消費者行為的轉變密不可分。隨著中產階級財務狀況趨緊,消費者更趨於理性,紛紛轉向追求高性價比的必需品消費。曾經依賴高端客群和口碑營銷的餐廳,如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。
然而,即使在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下,仍有大量創業者選擇投身餐飲業。根據「企查查」的資料,截至2024年12月底,新增餐飲企業數量仍維持可觀增長,顯示出這個行業仍然存在機遇,但同時也預示著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即將到來。
這場餐飲業的大洗牌,不僅反映了消費市場的深層變革,更折射出整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。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,餐飲業者需要更精準地把握消費者需求,在競爭中尋找新的生存之道。